
不是刁难你,而是给你“合法海外身份”的确认函
忙人速览:30秒理解ODI的必要性
你以为 | 实际情况 |
---|---|
只是注册个境外壳公司 | 属于对外直接投资,需备案 |
想汇点钱给子公司用用 | 没有ODI,资金出境会被银行卡住 |
不打算投多少钱,不用报吧 | 无论金额,控制权在你手上就算ODI范畴 |
注册好再说,反正先干了再补 | 没有备案路径,子公司无法被正式承认 |
温馨提示:
如果您有相关需求,不妨扫描后面二维码联系跨境易合规。
一、你不是不想合规,而是没人告诉你“为啥这么小的事也要备案”
设立子公司,本来是企业走出去最自然的一步。
但许多创始人、财务、法务都会冒出这样的疑问:
“我又没做什么重大项目,只是去新加坡/越南注册个公司,收款方便,非得搞一大堆流程?”
结果一接触银行、外汇、商务系统才发现:
1.资金过不去
2.公司开不出账户
3.国内母公司跟海外子公司的关系无法证明
真相是:不论金额大小、是否立即运营,境内主体控制的境外法人企业,按规定都属于“对外直接投资”范畴,需要先备案再操作。
二、换个视角:ODI不是阻碍,而是“出海身份证明”
你设的境外公司,不是只有你自己知道,它也要被国内监管机构“承认其存在”。
就像:
1.你养了只猫,别人不认账,它在你朋友圈永远只是“寄养”状态;
2.你设了家子公司,境内机构不备案,它在制度系统中就是“幽灵状态”。
所以,ODI备案的本质是:
给你的海外子公司在中国制度体系里一个合法的“户口”,让你能正当汇款、操作、融资、签约、经营。
三、你说“我只是注册”,监管机构看的是“你控制”
这句话很重要,值得你反复读两遍:
你以为是设立一个公司,监管机构看到的是你拥有海外控股权,是在进行跨境资本布局。
哪怕你设的是:
1.100%持股的子公司
2.零实际注资、只注册名义
3.暂不运营、先占个位子
都属于监管认定下的对外投资。
而这种投资行为,不论金额多小,一旦涉及控制权或资金出境,就必须备案。
四、场景对照表:哪些情况你以为“没啥”,其实需要ODI?
操作行为 | 你以为 | 实际 |
---|---|---|
注册子公司但暂不经营 | “只是试水,不涉及投资” | 属于设立控制型海外企业,需备案 |
往子公司汇启动资金 | “就十几万美元,不算大额” | 涉及资金出境,银行要看备案材料 |
境外签合同用子公司身份 | “合同先签了,流程慢慢补” | 没备案编号,银行不给结汇 |
用境外公司收客户预付款 | “先开户能收钱再说” | 没ODI,子公司难以开户 |
五、真实案例:别人是怎么踩坑和“醒悟”的?
案例1:制造业企业,设立越南子公司
“我们前期只打算投入10万美元做筹备,就想着‘先开个户慢慢走’,结果资金被冻结——银行问我们ODI备案编号,我们一脸懵。”
转机:重新走了ODI备案,补交投资说明和章程,才成功放行首笔资金。
案例2:电商企业香港设立采购公司
“设立子公司完全找了中介注册,结果境外收款账户申请不了。银行问‘你们公司是不是中国公司设立的?有没有商务部门备案?’我们哑口无言。”
解决方案:补交董事会决议、章程草案、资金来源说明,备案后才顺利开户。
六、那ODI真的有那么“麻烦”吗?其实不难,只是你没搞清逻辑
ODI需要的材料,大致就是用来回答这三个监管问题:
你要说明的事 | 材料说明 |
---|---|
我是谁(母公司资格) | 营业执照、公司章程、董事会决议 |
我要干嘛(设立的目标和逻辑) | 境外公司章程草案、商业计划书 |
钱从哪来(资金安排) | 资金来源说明、自有或融资路径说明 |
你只要明白了这一点:ODI是为了证明你不是“偷偷干”,而是合规可控地“正规走”,那流程就变得有逻辑了。
七、别把ODI当“阻力”,它其实是你国际经营的第一道门槛
很多创业者、财务负责人、董事会成员最初觉得“ODI是行政麻烦”。
但等你真的开始面对:
1.海外收付款
2.外资方尽调
3.风险投资人审阅结构
4.海外业务做账审计
你就会知道,没有ODI,就像你在国际市场里“隐身操作”,没人认可你在干的事。
ODI备案,是你在全球商业体系里的“合法存在”。
温馨提示:如果您正在考虑香港 LPF 注册、架构设计或牌照申请、香港信托牌照设立申请及海外公司办理 odi 备案,不妨随时联系跨境易合规。您可以拨打我们的联系电话:18681504775,或者访问我们的官网:www.odi12315.com与我们取得联系。
发布者:跨境易合规,转载请注明出处:www.odi12315.com